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让我们来扒一扒兰州这座城的文化吧!

发表于2013-03-28

最近上网看帖时,有点小的郁闷,某些个别城市喜欢抓住兰州不是什么所谓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小辫子、对我兰加以无礼的斥责、就本人觉得所谓的历史文明,作为旅游项目开发开发无可厚非、、但以此作为一个城市赖以吹牛和生存的工具恰似远远不够的、百余年前、、我们这个富有历史的古国还不是被八国列强打得无还手之力?几千年看什么,几千年又看什么、、感兴趣的看看就好、、别当饭吃、也吃不饱。几百年历史的老美和几千年历史的埃及,哪个让普通人更向往,不言而喻、去老美是为了生存、生活、老埃旅游还行、常驻大部分是不情愿的、、所谓的历史底蕴。是说不清的东西、、对当世化素质提高的作用也没有明确说明、、毕竟你不能说四大古国的素质文化高于老美吧?本人愚钝、、觉得对现实中有帮助的文化当属和科技、、那些几千年的东西、、感兴趣的人研究研究可以、、但毕竟时代在发展、石器时代的钻木取火有历史意义、、但对现在的发展是起不了作用的、、好了 、、言归正传、我发一些我兰的文化思想和人才的摇篮、、供大家借鉴、、发时请勿插楼、、发完欢迎补充

发表于2013-03-28

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是甘肃近代高等开端之标志,开启了西北高等的先河。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大学坚持党的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发展壮大,迅速崛起。在高等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在“开发大西北”、“建立战略后方”的战略目标指引下,成为国家高等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所大学,肩负起为国家是西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与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历史重任。改革开放以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211工程”、“985工程”的历史机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使的学科更加齐全,综合更加突出,迎来了历的快速发展时期,并以办学历史长、办学实力强、办学成绩突出,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发表于2013-03-28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之一。经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现有86个本科专业,235个硕士授权专业,116个博士授权专业,44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授权类型,1个博士专业授权类型,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示范,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8个部省级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素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而深受社会欢迎。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各类人才,许多人成为著名的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1999年至今,先后有12位校友当选为院士。

发表于2013-03-28

兰州大学的科学研究素以基础研究见长,同时广泛开展应用研究。近年来,坚持贴近国家目标,立足西北特色,大力扶植新的学科增长点,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均大幅提高。已先后获得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成果奖500余项,编辑出版各种专著、教材、译著1000余部,2012年当年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据SCI统计,兰州大学是中国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引用率较高的大学之一。近年来,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数居全国高校前24位,科技论文被SCI期刊引用数居全国高校前16位。

发表于2013-03-28

兰州大学积极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147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合作伙伴遍布亚、美、欧、非、大洋洲。近五年来,来校访学交流长短期外国近5,000余人,派出各类出访人员2,800余人,派出1,900余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或攻读;招收培养1,400余名留学生。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建有3所孔子学院。


发表于2013-03-28

中科院兰州分院:
兰州分院是中国科学院派出机构,成立于1954年,所在地区院属单位有近代物理所、兰州化物所、寒旱所、青海盐湖所、西北高原所、兰州油气和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 建院50多年来,兰州分院在中国科学院和甘肃省委、青海省委及两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研创新成果,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针对我国西部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兰州分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沙漠、冰川冻土、盐湖、青藏高原生物等野外考察,摸清了这些领域的资源财富。同时,开展了重离子物理、核辐射技术,选择氧化催化、固体润滑材料、石油地质,盐湖资源开发利用、沙漠化防治、青藏铁路、公路冻土防治、高原大气等学科研究,取得了国内外瞩目的研究成果。仅1 978年以来,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650多项,获国家和省部以上重大成果650项。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和包兰线沙破头地段铁路治沙防护体系的建立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发表于2013-03-28

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寒旱所),是按照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战略布局要求,由中国科学院原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原兰州沙漠研究所和原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根据学科定位,机构调整,研究领域交叉融合等原则整合而成。

发表于2013-03-28

几十年来,经过几代科研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开拓创新,寒旱所创建并发展了冰川学、冻土学、沙漠与沙漠化学、高原气候与环境动力学、对流风暴和雷电物理学、寒区旱区水文学、寒区旱区生态学等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研究领域;并在山地冰川冰芯与寒区环境、极地雪冰与全球变化、冻土理化特性与地下成冰理论、冰土工程与环境、沙漠形成演变与环境变化、风沙物理、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寒区旱区水文水资源、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青藏高原气象、高原与干旱气候形成机制、边界层物理、大气电学和寒区旱区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形成特色学科。目前,寒旱所已承担国家、部门和地方科研项目一千余项,取得科研成果五百多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一百五十多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共计六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三项、“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十四项、“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十九项。几代科研工作者扎根西部、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勇于奉献,一个以西部国土资源环境为研究主体、以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为专业特色的研究和技术体系已经形成。

发表于2013-03-28

截至2012年,寒旱所共有在职职工61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科研人员318人,科技支撑人员151人,正高级技术人员92人,副高级技术人员143人,进创新岗位人员432人,项目聘用人员11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西部之光人才计划”入选者71人。共有在读研究生427人,其中,博士生247人、硕士生180人,在站博士后56人。

发表于2013-03-28

西北师范大学: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大下设的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部分师生继续留在西北师范学院。1958年前为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