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美国宇航局发现“另一个地球” 距离地球1400光年

发表于2015-07-24

   据美国宇航局网站(NASA)消息,北京时间7月24日凌晨,天文学家确认发现首颗位于“宜居带”上体积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代号为“开普勒-452b”),这是人类在寻找另一颗地球的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开普勒-452b”的发现使已确认系外行星的数量增加到1030颗。


 

    “宜居带”(habitable zone)是指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在这一区域内,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既不会太热也不太冷,能够维持液态水的存在。

 

    “开普勒-452b”位于地球1400光年的“天鹅座”方向,体积只比地球大60%。公转周期为385个地球日,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多出5%。其所围绕的恒星无论大小、亮度都与我们太阳相似,年龄大约在60亿岁,比太阳大15亿岁。

 

    目前,“开普-452b”的质量和组成还不清楚,根据之前的研究推测,像这样体积的行星是岩石行星的可能性较大,还可能拥有厚厚的大气层和大量的水,还很可能至今仍然有活跃的火山活动。

 

   “开普勒”望远镜采用“凌星”的方法对系外行星进行观测。“凌星”是指在观测者看来,行星从恒星前面经过的现象(类似于地球上的金星凌日和水星凌日)。当系外行星经过恒星前面的时候,会短暂遮挡一些光线,导致星光看起来变暗,“开普勒”望远镜基于这点来判断出行星的体积。

 

   “开普勒”望远镜观测的目标区域位于银河系中的天鹅座和天琴座一带,因为这个方向上的观测较少受太阳等天体影响,有利于持续观测。此外,这一区域内也存在较多的恒星及附属行星。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