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上亿红包送领导:开发商自述如何勾结地方官员囤地

发表于2010-05-28
   “今日不同往日,要能够把项目运作下来,就要舍得下本钱,学会‘有理有利有节’地与地方政府打交道。”近日,一位常年在珠三角、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从事房地产运作项目的投资商魏如杰向记者透露了“项目运作”囤地的个中奥秘。

    囤地首先要有够硬的关系网,必须打通“天地线”。

    政府投资项目很多也很大,没有够硬的关系网根本不可能拿下来。现在中西部城市每年的城市建设项目,二三线的城市一年少说投入几十亿上百亿,多的甚至几百亿。项目全部都是财政拨款,没有党委、政府的过硬关系,别说拿项目,就是参与招投标都不可能。

    关系网不止是要有省级高官的关系,更要有各个城市投资集团、银行系统、国税地税、检察院法院的关系。省级政府是投资者,市县政府是具体的实施者,银行系统则是“资金注入方”,国税地税是能帮忙把各种账目做到“天衣无缝”的裁缝,检察院法院更是出现纠纷“保驾护航”的关键环节。

    关系网构建的原则是:高层领导点头,中下层办事人员落实,领导是“天线”,办事人员是“地线”,谁也得罪不起。怎么说都是多个朋友多条路。

    其次,囤地要学会“画大饼”,投地方政府所好,避免节外生枝。

    现在要搞“项目运作”囤地,肯定要走程序,跟“一把手”关系再好,也要有说得过去的理由,能通得过常委会、办公会,才能安安心心做下去。这就要琢磨地方政府的喜好。地方想发展汽车产业的,拿地的理由就要落到具体的汽车产业上,如汽车物流园区、汽车展览园区、汽车文化博物馆等;地方想发展建材行业的,就要搞建筑行业的高新技术,什么西南高新建材研发中心、抗震避灾建材检测中心……反正就是牛皮吹得越大越好,高新技术吹得越高越好。

发表于2010-05-28

少见多怪~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