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

主题:清明,请对我们故去的亲人说:“我爱您!”

发表于2013-04-03

想象我们故去的亲人们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着,或多或少会让我们感到安慰。

 

   这种想象不需要实证的基础,如同我们对上帝和天堂本身的观念一样,基本缘于我们的笃信。

   世界如此拥挤又如此冷漠,我们活得如此喧嚣又如此孤寂。这时我们发现,其实自己已经无可更改了做错了一些事,无可奈何地错过了一些人。

 

   比错过一些人更让我们感到气馁的是,我们从一开始是到最后,甚至没有或者来不及对他们说声“我爱您!”

 

   我们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这句话是我们一直想说但轻易说不出口的。长期以来,我们彼此凭借着相互的信心关注守望,我们习惯将爱藏在心里而不溢于言表,有时候我们甚至也不知道那就是爱,而只知道有些事情是我们应该做的,必须做的。

 

   对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而言,当我们还如此年少,我们的父母已经成为了老人。至少他们看上去有些老态龙钟的样子。我们似乎总有生活在农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别的长相淳朴,说话带着口音,不太注重仪表和个人卫生的亲戚们。在我们的记忆中,至少有一次是回乡省亲的经历。然后,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我们一边怀念故乡的青山,一边暗中庆幸:幸好自己生在城里,生活在城里!

 

   在我们的少年时代,几乎我们中的全体跟自己的父母没了言语。当然,我们通常都有一个贤惠慈爱的母亲和疲惫愤怒的父亲。我们总在他们的期望与斥责中迷失,最后不得不悄悄在日记本里、博客里、微博中留下自己歪歪斜斜的成长脚印。

 

   然后我们自己成为了大人,我们对自己的恋人、爱人说过“我爱你”,我们对自己的孩子说过“我爱你”,当我们面对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面对已经完全成为老人,正在日益变得固执起来的我们的父母,我们几乎整体没有了言语。

 

   我们也曾经问自己,“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可曾闲来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盅。”这难道就是东方式的宿命?

 

   但是,终于!在清明,在农历7月半,在广大的城市和农村,在我们平时每天路过,不经意中被忽略了的某一个草坡,某一块儿河边的空地,自行车库旁边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我们发现燃起了那么多的香蜡纸钱。我们随便走到一个小小的火堆前,在那几位神色凝重与肃穆的中年人的身后,你马上会听到人们与故去的亲人的絮叨。

 

   他们原来有那么多那么多的话,仿佛恨不得将一生没能讲的话都在这天晚上对身处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们说完呢!

 

   而我理解,我们其实更想说的是,那些故去了的我们的亲人们,我爱您!当我永远地失去了您,我才知道您对我是多么地重要!而没有了您的人生是多么地寂寥!

 

这是我们从小习惯了的东方式的爱的表达。

发表于2013-04-03

以前朝夕相处的时候,只会觉得很烦,无时无刻不想着要摆脱这样的管束。当真的明白该开口说“我爱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了。清明从来都是忧伤的节日,就连天气为了顺从节日的气氛都变得阴沉。在我的印象里,节日这天从来没阳光灿烂过。或许是前辈们早就计算好了这一切,让“它”提醒我们这样的日子,是用来缅怀过去,追思“您”的。

发表于2013-04-03

感到汗颜,从来离开之后,回去拜祭的日子屈指可数。

我们总有太多的理由失约!

发表于2013-04-03

所以说,要珍惜在身边的每一个亲人

发表于2013-04-03
引用:房天下友(过客) 在2013-04-03 16:41:49写道:原帖
所以说,要珍惜在身边的每一个亲人

 嗯,为什么人都是要等到失去之后才知道珍惜呢

发表于2013-04-03

明天就是清明了,缅怀才能更好的记住

发表于2013-04-03

我已经买了回家的车票了,清明回家扫墓去

发表于2013-04-03

好像成了一种习惯,越是亲近的人越是不懂得怎样表达爱

发表于2013-04-03

可能认为太亲近了,大家都了解没必要,可能认为太过露骨的表达不是彼此间该有的相处模式,而错过了最佳的表达爱的时候。

发表于2013-04-03

清明节扫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习俗哦!

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