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转载]科研与生活,刘永旺表示不分家

发表于2015-11-19

在见到刘永旺之前,楼主根据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想象出很多的“刘永旺“来,揣测着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楼主众多的想象中,似乎给刘永旺打上了一个标签,那就是严肃理性。可是在见到他本人后,楼主发现他竟然是一个非常亲切的人。
勤奋努力的刘永旺,也正是凭着这一份对知识的热爱和坚持,同时运用灵感的智慧,在学术的路上一步步贴近梦想。刘永旺,内蒙古赤峰人,石油工程学院油气井工程专业2009级博士研究生。2000年进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2004年攻读油气井专业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在中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程技术公司做了两年定向井工程师后,于2009年再次考入油气井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现在,面临毕业的他即将留校执教。
科研中的刘永旺,光芒四射,生活中的他,朴实无华。
采访过程中,刘永旺一直用温暖的笑容和亲切的语言和记者交谈,“其实我们只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平时只是研究点东西,结果还要让师弟师妹们辛苦”。腹有诗书气自华,朴实的外表、亲和的语气,瞬间拉近了彼此交谈的距离。进入大学以来,面对浩瀚无穷的知识海洋,刘永旺总是感觉自己不懂的东西还很多,他说:“现在知识更新太快了,总觉得自己还需要继续深造。只有不断地学习跟上步伐,才能不断地有所突破。”因此,硕士毕业工作两年的刘永旺选择了再次回到校园充电,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声波作为信号载体,以钻柱作为信息传输通道,进行井下信息的无线传输的方式由于不用依赖于钻井液的性质,不受地层内磁性物质的干扰,并且具有设备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定向发射及传播速度极快等优点,而成为当前井下信息传输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刘永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基于声子晶体相关理论,深入探讨了周期性及非周期性钻柱组合中声波的传播特性,揭示了钻柱中声波传输通阻带梳状滤波器分布的产生机制,刘永旺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不同影响因素对传播规律的影响。
研发了相应的设备及实验装置用来验证理论研究的正确性及实现现场井下信息的声传输,还研究了声波在钻柱中的衰减特性,为信息的长距离传输奠定了基础。 目前,刘永旺已参与国家级项目7项,其他课题12项,主持完成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2项,在国际国内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和录用待刊学术论文50余篇,已刊出48篇,其中EI检索12篇,SCI检索1篇,ISTP检索2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申请并受理PCT专利1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在谈到学术之路的心得时,刘永旺以爱迪生那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为切入点进行了解读。刘永旺肯定勤奋努力的重要性,但更坚定地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当代著名作家麦家说:“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叫视线,看不到的叫视野;嘴里说得出来的话叫内容,说不出来的叫内涵;脸上看得出来的表情叫气色,看不出来的叫气场。”对待学习,刘永旺一直坚持这样的理念:用一份创新得到学习的乐趣,用一种新的认知方式诠释思考的价值。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