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酒文化,大家可要注意身体哦

发表于2017-01-05

 

中国人聚会喜欢以酒助兴。劝酒也成了中国人聚会的一大特色。在酒桌上,常常能听到有人说:

“你不喝可不够朋友啊”

“人生难得几回醉,要喝一定要到位”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

这看似无所谓的喝酒,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甚至闹出人命——

1) 近日,浙江一男子受朋友之邀到长沙参加聚会,其间遭朋友劝酒,醉酒而亡,劝酒者赔偿家属35万元。

2) 2016年9月,在海南文昌的一场婚礼上,一伴娘与人对饮白酒而不省人事,最终抢救无效身亡。死因系酒精中毒导致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发窒息。律师表示,新郎、新娘以及同桌劝酒者均要承担相应责任。

小酌怡情,豪饮伤身的道理人人都懂。年底了,各种叙旧、聚餐比平日多,你害怕被劝酒吗?其实,爱喝酒的并非只有中国人,但劝酒却是我们特有的。在我国,劝酒致人身亡因而担责的案例,已发生过不止一起。为什么还有人喜欢不停地劝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酒是情有独钟。在远古时代,酒属于奢侈品,用于祭祀、庆典、战争等隆重场合。很长一段时间内,酒文化与饮食文化并没有关系,而是一种政治统治的道具。随着技术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统治集团形成的酒文化慢慢向社会各阶层蔓延。

中国早期的劝酒风气源自各种持续时间很长的宴会。唐代的宴会一般从上午开始,一直持续到黄昏,算来不下七八个小时。一顿饭吃这么长时间,话题必然枯竭,干喝也无趣,于是便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劝酒技巧。

严格地说,劝酒源于敬酒,而敬酒是宗法社会遗留下来的旧俗。敬酒是有社会等级区分的,臣敬君,子敬父,弟敬兄,下级敬上级,晚辈敬长辈等。敬酒首先是下对上的互动,而上对下的互动,可称作回敬。最早的劝酒多来自上对下的敬酒。

据《三国志》记载,张绣投降曹操后,曹操很高兴,宴会请大家喝酒。曹操在前面敬酒,典韦拿着斧子紧随其后。曹操向谁敬酒,典韦就拿着斧子向谁行礼。那架势的潜台词似乎是:“你喝不喝?不喝砍了你”。

同样,孙权也爱劝酒,有个“钓台罢酒”的典故。《三国志·张昭传》载,孙权曾登临高台宴请宾客,大家都喝醉了,他派人用水把喝醉的人冲醒,并告诉大家说:“今天的所有人,除非喝得从台上掉下去,否则就要一直喝!”

张昭神色严肃,一言不发,径自走出坐在车上。孙权派人叫他回来。张昭对道:“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以殷纣王纵饮之事作类比。孙权听后默默不语,面带惭色,罢去酒宴。


发表于2017-01-05
????
发表于2017-01-05
过年少喝点酒啊
发表于2017-01-05
发表于2017-01-05
瓦烂酒…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