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3室2厅隔12间 "京群租房第一案"考验政府智慧

发表于2009-09-22

160多平方米的三室两厅隔成12间小屋,租给20多人,连厨房都住了人,卫生间不堪重负,下水管堵头脱落,污水外泄……北京市海淀区世纪城小区业主许女士的家,就是这样被淹了,一家四口只能在附近租房子住。忍无可忍,许女士把楼上的业主王女士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地板、家具、书籍、个人物品等多项损失16万多元。7月3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了此案。

王女士申请延长举证期,当天庭审并未进入实质审理阶段,但这起被称为“北京群租房第一案”的民事纠纷,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采访后发现,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一些高房价城市,“群租”现象普遍存在,一般是房屋所有者或承租方将房屋人为分割成若干空间,分租给若干人,租房人数大大超过房屋各种设施的承载限度,卫生状况极差,同时存在安全、消防诸多隐患。

一些法律专家和社会学者指出,由群租引发的诸多问题,考验着政府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管理智慧。

群租:高房价城市普遍现象

许女士介绍说,去年10月,她发现楼上王女士家有许多陌生房客,后来知道王女士将自己家房子包租给一个“房屋租赁中介人”,“这个房屋租赁中介人成了‘二房东’,20多名租客之间互相不认识,大多数凌晨两三点钟才回来,吵得我们没法睡觉。同层邻居只好把自家的房屋出租,全家出去另租房子住。整个单元的下水道也经常堵塞。”许女士曾多次打110反映情况,但是“都没有用”,去找物业公司,对方称“我们的服务范围是业主门外,门内情况没法管”。

不仅是许女士这种受影响的无辜业主,就连许多“群租客”,也一样感到难受。

到北京找工作的大学生刘哲在北京市朝阳区双井九龙花园小区租了一个房间,原本两室一厅的房子被二房东隔成了7个小房间,一共住着11个人,共用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早上起床洗漱、上厕所都要“抢”。

“房间只用一块一拳就能打破的薄木板隔开,隔音效果很不好,隔壁房客打电话我能听得清清楚楚。我住的小房间只有十几平米,除了一张大床、一个衣橱,很难放下其他家具,走路的时候要侧身贴着墙走。最痛苦的是住的人又多又杂,大家作息时间不统一,隔壁房间的两个男孩经常晚上出去‘泡吧’,回来的时候一阵闹腾,搞得我根本睡不好觉。”

刘哲说,就是这样一个阴暗闷热、逼仄无比的房间,每月房租800元,因为她是和朋友合住,每人400元,这在北京算便宜的了。

眼看合同就要到期,刘哲最近计划搬家,可是她从网上看了一圈房屋出租信息,发现既便宜又在市中心的房子多是这种群租房。

刘哲的境遇是北京数以万计“群租客”的缩影。记者近日浏览赶集网上的房屋出租信息,发现虽然没有明确标注“群租”,但是咨询后发现,有很多房源都是改装后的群租房出租单间。在北京市东南三环的东南新城、北三环的太月园、大型社区天通苑、回龙观等都有此类群租信息。据天通苑的居民反映,那里打上隔断对外群租的房屋比例达到了三成以上,这种现象已经持续有两三年的时间。

“今年北京房屋租赁市场出现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大街小巷张贴的出租小广告由原来的一居室、两居室,变成单身公寓或者单身房。而这类房源大部分不是单套房源,而是将一套房源改装成多套所谓的‘单间’。”中大恒基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张大伟介绍说,每年五六月份是高校毕业生带来的租赁成交高峰期,但今年并没有出现,于是他和同事到北京市300多个房地产经纪公司的门面店进行调查。

“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成交量中的群租房明显上升,群租成交比例达到了6.2%,往年只有2%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