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加盖楼房:欲搭最后“班车”

发表于2006-08-04
他们住在城里,却没有市民待遇;他们过去耕地,如今“耕”房……这就是城中村原住民,被一些人习惯地称为“租爷”。城中村将彻底动摇“租爷”们每月每年的稳定租金收入,影响到他们现在的生活方式。

    可是,城中村也被认为是城市化进程的“毒瘤”。那些城非城、村非村的一座座“城市孤岛”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他们的命运要走向何方?

    大多农民靠租房生活

    这几年,一些村子大量征用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主要靠租房子维持生活。在马滩村,村民刘炳孝对记者说,兰州卷烟厂征地后,他家没有一分地了,家里的房子租出去了,有点收入,另外他刚刚在村口开了一个小商店,赚些生活费。

    西固区城中村改造室主任董存存告诉记者,西固城中村的农民收入主要靠出租房,还有村集体的收入分红,另外就是自行打零工。记者在马滩村采访时发现,一些农民还在继续盖“楼上楼”,不断地加层盖楼房,目的就是能有更多的房子出租。

    “租爷”给记者细算账

    7月30日,记者走进了安宁区水挂庄,这里一家一户的院子紧密相连,一座座小楼房遮天蔽日,站在“贴面楼”的小巷道里抬头看天,典型的“一线天”的景致到处都有,显然小院中的采光不是很好。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往外租房,一些人家还开了小旅馆。

    记者随便进了一家小旅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房东给记者细算了一笔账。他说,他家二层楼,总共13间客房,每间房子按每月最低收入 150元计算,一月总共收入 1950元,这是不计算成本的保守利润,这些钱一家人的生活费足够了,而城中村改造之后,每月的养老金最多 400元,反差很大,将来生活很困难。

    农民应享受“同城待遇”

    龚家湾村的龚书记告诉记者,龚家湾村目前正在对农民家里的资产进行调查摸底,下一步怎么改造还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村民发表意见。这就是说,城中村改造按照“一村一案”的原则,村民对自己的房产有权发表意见。

    西固区城中村改造室主任董存存说,他们将首先对西固的试点村小坪村、西固村进行清产核资,然后向村民公示,再进行股份量化、村民转户,以及建立社区和土地转性,到年底对安置房开工建设,最终让城中村村民享受到与市民一样的“同城待遇”。

    相关链接

    城中村带来的问题

    1.建筑密度大,违章建筑泛滥,安全隐患多。有的城中村建筑密度达到70%甚至更高,形成“一线天”、“握手楼”等独特景观。因为缺乏必要的消防通道,消防安全隐患严重。

    2.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村民生活质量差。城中村的道路、供水、供电、排水、垃圾处理一般都不配套,并且缺乏公共绿地与体育设施。

    3.社会问题突出。城中村中聚集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又缺乏严格的管理,极易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
上一页|1|
/1页